首頁 國外研究所北美洲 【2021 Cornell Tech CM 碩士申請】 美國常春藤名校申請大補帖 – 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校?

【2021 Cornell Tech CM 碩士申請】 美國常春藤名校申請大補帖 – 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校?

by The Yolor
2 留言
Cornell Tech

申請學校比較 – 為何最後選擇 Cornell Tech CM Program

         我自己投了15間學校,MS 跟PhD 都有。原本以為自己經歷還不錯應該會有很好的結果,但在競爭激烈的CS裡,成績終究還是扮演最大的角色,畢竟當一個系一年有兩千多個申請者的時候,誰還有時間看你的申請文件。由於自己GPA不到頂尖(你絕對無法想像那些申請CS 的人有多會刷GPA==真的要氣死)。最後只拿到了三家 MS offer: NYU-Tandon CS、USC ECE以及Cornell Tech CM (connective media),最後選擇了Cornell Tech。每個人會考量的選校指標都不一樣,這裡先提一下對於CS的人選校一些有別於其他科系的人的特殊考量。

  • 地域性:雖然現在很多大公司都願意花錢請你飛去他們公司面試,但尤其在紐約這種比較小的科技部落來說,地域的優勢還是會蠻明顯的,很多公司都幾乎只收該州的學生去實習。所以如果你畢業後有比較想在哪裡做的話,挑當地的學校確實會有一些優勢
  • 學生數:這個考量點的起因在於,很多大公司為了追求diversity,在收入上會分配每所學校一定的扣打,這點對於學生數很多的學校會比較吃虧,因為他們有很多人要去搶那些名額(也就是俗稱的內耗)。但另一方面,校友人數多的話connection可能會比較廣,比較容易找到人幫你內推。所以這件事有點雙面刃,總體還說還是問一下前幾屆的就業狀況會比較準確。最後分享一下我對我的三間offer的一些想法。

NYU-Tandon CS

        算是綜排跟專排都在水準之上的學校(而且還有Yann LeCun)。NYU有兩個學院有CS program一個是數理學院Courant,應用數學專排好像超高;一個是工學院Tandon。如果你是以當碼農為目標的話兩者應該沒什麼差。但如果是想做研究的話,兩邊的研究方向差蠻多,如果是有考慮PhD的人當然還是以挑實驗室為主。許多CS的人都很喜歡申請Tandon因為收的學生比較多而且蠻願意給獎學金,自己原本因為蠻喜歡紐約所以把這間的志願放在蠻高的,但最後還是選擇了就業數據好一些的Cornell Tech。

USC ECE

        台灣人一大堆,也是整體學生數非常多的學校。因為我UCLA沒上很不爽,所以我堅稱USC是高配版的UCLA。原本也是有點心動因為想去台灣人比較多的地方,而且也可以體會美國大學校的生活還有美式足球比賽(NYU跟Cornell Tech都沒有那種傳統的校園)。但因為我畢業後比較想在紐約工作所以沒有選擇這間,否則如果目標是矽谷的話選USC其實應該比較好,有考慮轉博班的話這間好像也是三間裡面機會比較多的學校。這裡順便提一下其實對於找工作來說,CS跟ECE沒有什麼差別,大家不用太擔心。

Cornell Tech CM

         一個以HCI與ML為主軸的 Program。Cornell Tech(康乃爾大學的科技校區)是2012年康乃爾花20億美元,在紐約市成立的新校區。是繼哥倫比亞大學後,紐約市第二所常春藤名校。我最後選擇這間學校的原因有二:一是喜歡它們的課程規劃;再者,這學校規模適當,在紐約找工作較有優勢,歷屆的就業狀況都不錯。老實說,選讀這種新設不久的校區有些賭注,未來的口碑會上升或下降很難說,我自己的判斷是覺得 Cornell 應該會很認真經營這個Cornell Tech campus。畢竟Cornell也是砸大錢,與史丹福大學等名校在紐約市大學競標脫穎而出才取得設校資格的,未來還準備要擴大規模,因此我一直深信往後這間學校的prestige應該蠻有機會水漲船高。Then again, only time will tell haha.

台灣研究所 V.S 國外研究所

         我想大部分會選擇出國讀 CS相關科系的人,大概都是因為美國的軟體業比臺灣發達太多了。在美國當軟體工程師不管是工作機會或是薪水都比台灣好上不少。當然,這幾年由於讀CS的學生指數性上升,競爭也就越來越激烈,但整體來說還是會讓不少人想嘗試看看。另外的原因就是想趁這個機會在國外闖闖,因為有蠻大的可能現在不決定出國的話以後會越來越困難。
         我自己有評量過,其實在台灣發展並不是個壞選擇,如果順順的走下去應該也能找到不錯的工作,也能生活在自己比較舒適的環境,朋友圈也不會因此斷掉。但內心又有一個聲音覺得自己已經能預見如果在台灣發展的話未來十年的生活大概會長什麼樣子,也不知為何這件事讓我心中很恐懼,覺得不想活在沒有火花的世界,這才鼓起勇氣決定走一條更艱辛但也可能更有收穫的路。

國外研究所申請流程

         申請截止日大部分都是這幾個時間點之一: 12/1, 12/15, 1/15, 3/1。申請方式就是到各校系的申請系統填資料。這部分會蠻累的,每間學校都要重填很多東西。要準備的檔案大概包括: 成績單、畢業證書、CV、SOP、托福GRE成績單。推薦信的部分,有些老師很嚴格有些老師很隨便,保險起見請在申請前三個月以上跟教授做第一次的溝通。內容大概就是先介紹一下你是誰(如果你跟他沒有很熟),再來跟他說你申請的計畫,像是想申請什麼學校,做什麼研究之類的,最後詢問老師有沒有意願幫你寫推薦信?OK的話你會再提供相關的文件給他做參考。老師同意後,請你盡快整理好你之前跟教授做的研究或修課成果(寫過的paper, 做過的project之類的),以及你所有的申請文件(尤其是CV及SOP)給老師做參考。若是當時你還沒寫好最終的版本,也請至少提供個大意及方向相同的草搞給他。如果教授是會認真幫你寫推薦信的人,其實這件事對他來說非常的燒腦又耗時,他們大可以不幫你寫,為自己省掉一堆麻煩。因此主動的提供所有參考資料是對老師最基本的尊重

SOP 撰寫、準備心法

         SOP是我申請中最有心得的一部分。申請季的時候,我對我的SOP超級有信心,因為我從大三開始的課業選擇及研究方向都確實跟興趣完全接軌,也看得出我對於研究做出的努力,甚至對未來想要的修課或研究題目都非常清楚。因此我寫出了非常coherent,非常振振有詞的SOP。結果呢…他們根本沒看。怎麼知道的呢?因為我有兩間學校的SOP是交了錯誤的檔案上去。哪兩間?就是NYU跟USC,我少數上的兩間學校。所以壓各位…如果你是要申請CS/ECE的話,SOP真的隨便寫寫就好。
*履歷的話基本上這領域的人寫的都差不多我就不贅述了,面試及CL則是不太會需要。

GRE 準備方法

         GRE很多人都會去補 Mason,我覺得效果還行。他們主要的指導方向不是讓你拚滿分,而是讓你用最短的時間考到堪用的分數。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會覺得這態度比較消極,但我覺得這才是一般人面對 GRE 或托福該用的態度,因為 GRE 分數在Masters的申請上大部分時候都是夠用就好(>320),實在有更多事情值得你花時間去做。GRE 準備的方式除了瘋狂背單字還是瘋狂背單字哈哈。其實 GRE 雖然定調為學科測驗,但老實說如果把它翻成中文,大概所有台灣人都會滿分。唯一的阻礙真的只有單字看不懂。因此那時候我每天醒著不是在上班就是在背單字。另外就是建議大家開始讀 GRE 後兩個月內把它考掉,直接用短期記憶跟它去拚。相信我,你再多讀幾個月也不會多背幾個單字的。

獎學金申請&其他建議

         Masters的獎學金大部分都是merit-based的,不需要額外申請。它會連同申請結果通知你。另外有些學校有開放碩士生生當助教,這部分通常是要在之後去學校就讀後,隔一個學期再去申請當你修過的課的助教。生活費的話每間學校都會提供他們的估計值,但也不一定準。我覺得可以參考所有附近的大學所提供的生活費數據,再取個平均。

         其他建議:父母溝通。我覺得最好的溝通方式就是仔細規畫好你出國的計畫尤其是財務的部分。對大部分的人來說,美國大學的學費及生活費實在貴的離譜。因此我的作法是我算好了我這兩年的花費,以及工作幾年後的稅後薪水能夠把負債賺回來(CS大概兩年),列一個表格給爸媽。如果他們知道你已經對畢業後如何賺回學費有方法,應該就會比較放心。

心得分享&總結

         申請學校雖然真的很累,但常常也是有快樂的時候。我畢業後在中研院當研究助理,那裡是個很多準備申請出國的人都會去的地方,因此每天都會跟同事一起討論申請計畫,一起各言爾志,一起望著很美的學校止渴。一路上聽到了許多人的人生觀,並反思自己的想法,是我覺得申請研究所這段時間最充實最幸福的部分。感謝中研院馬老師,台大資工 Vivian 老師及台大政治 Helen老師一路的栽培,CKIP Lab的各位朝夕的照顧,生工系的大家三不五時的打鬧,還有本站站長 Stephanie 時常的關心與瞎聊。也祝大家在未來的路上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

        最後的最後,謝謝你看完這篇文章,若有更多關於 Cornell Tech CM 碩士計畫的問題想要請教,歡迎寄信到 Service@theyolors.com,我們將會在作者同意情況下協助聯絡。
*Cover Photo credit: SOM@wikipedia
CC BY-SA 4.0

You may also like

2 留言

留言區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