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上學期在12月底終於到了一個段落。這學期總共上了三門課程,共九學分,課程分別為 GERM 200 Intermediate German I (中級德文)、COMM 414 Data Visualization and Business Analytics (資料視覺化以及商業分析)、CRWR 200 Introduction to Creative Writing (創意寫作)。文章將涵蓋這三堂 UBC 課程介紹,比較教授教學方法差異以及總結整體課程體驗。
加拿大學制介紹
這邊的學制跟台灣比較不同的是在於整個學年分為四個學期,Winter Session 與 Summer Session 各有兩個學期。來到 UBC 的交換學生以及這邊的學生主要都是上Winter Session 的課程,Summer Session 則是留給雙主修課程修不完或者是課程沒有及格的學生做重補修用。Winter Session 上學期從九月開始,十二月結束,下學期則從一月開始,四月結束。相較於台灣的學制而言,課程較為密集,也比較扎實。每堂課的時長為一個小時半,三學分的課會拆成兩天的課程,而不是一天內連續三小時。
課程介紹
GERM 200 Intermediate German I
在台大的時候修了三年的德文課(台灣教師以及母語教師的課皆有修過),但同時擔心國外教授的教學方式差異所可能導致的不適感,因此並沒有直接選擇高級德文,而是試試水溫修了中級德文(Intermediate German I 的等級大約等於 A2)。
這堂課的教授為德文母語人士,課程使用英文講解文法,其餘時間大約都使用德文與學生溝通、授課。概括台灣教師與母語教師在教法上的差異,前者更注重於文法上的準確、寫作上的流暢度,後者相較來說多注重學生能否活用語言溝通,口語上的練習則更多些。
當習慣台灣教授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環境後,國外高互動學習模式會令人感到陌生緊張。看著同學踴躍發言、積極與老師互動,不免想要參與其中,卻又擔心回答錯誤、淪為笑柄。因此舉手之前總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如此的情緒,在授課老師細心且貼心的教學方式下,漸漸有所改善。從上學期的被動詢問答題,到如今能夠主動舉手發言,在犯錯的時候也能一笑置之,從中學習,是多虧於老師在教學上的用心。舉例而言,我的德文老師很注重每位學生的口語練習,在學生準備好的時候(或許是透過眼神以及肢體表達所傳遞的訊息),適時給予較少發言的學生機會表達。而若學生沒有準備周全,只要說”Pass” 就能夠跳過。另外,在學生犯錯的時候,老師會溫柔地表示理解學生犯錯的原因,但同時也會予以修正,但並不會讓人感受到被怪罪。
這堂課共有兩次期中考、期末考為累進式(涵蓋這學期所有上過的內容)以及口語考試。期中跟期末,只要有定期做老師給的練習題(幾乎是每天都有作業),考前幾乎不需要做準備。口語考試則是3-4個人一組,根據老師給的情境題,使用德文寫出境劇並且在全班面前展示。
整體來說,非常喜歡這堂課老師的授課方式,讓我了解到語言課重要的不是在於考卷上紅色字體的意涵,而是如何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之中,學習到該語言以及文化的精髓。
COMM 414 Data Visualization and Business Analytics
UBC Sauder 為全世界排名前四十,同時為全加拿大第一的商學院。學院下共有
- Accounting 會計
- Finance 金融
- Business Technology Management 商業科技管理
- Entrepreneurship 創業
- General Business Management 綜合商業管理
- International Business國際貿易
- Marketing 市場營銷
- Operations and Logistics 運營與物流
-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 and Human Resources 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
- Global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全球供應鏈與物流管理
- Real Estate 房地產
共十個專業。學生被錄取時並不分科系,大一、大二上的課程全學院一致,大三則開始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修課,最終取得該專業的畢業證書。
這堂課在商學院大樓上課,課程綱要是希望學生能夠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學習如何運用程式語言將資料視覺化,並依據資料進行商業上的分析。教學方式混合實體授課、個案教學、五個商業運營數據分析報告、三種商業分析軟體教學以及客座講堂。評分方式為:課程參與、隨堂小考、小組報告、期中考、期末考,小組報告佔據了45%。由此可知,教授更著重於學生之間如何合作,並且運用所學的軟體,處理現實世界的數據,解決商業上所遇到的問題,而非是制式的考卷上的是非對錯。
以一句話概括這堂課所學,則是理想美好,現實多殘酷。教授的立意良善,希望學生能在這個學期,將商業分析領域裡最常被使用到的三種工具使用上手,將企業營運中所產生的的資料、數據,化作決策可運用的資源。雖然教授花費了時間拍攝了不同的講解影片,試圖想要讓學生能夠活用這些工具,但在三個月內學習:Google BigQuery, Tableau 以及 R,並能夠完全了解這些軟體的最佳使用方式,多數的學生並不能做到良好消化,而是學習到了表面,卻不知其深。
在小組報告上,學生需要使用不同領域的公司數據,實際運用所學軟體進行分析。涵蓋的領域為:大型零售商、評價網站、社群網路服務、棒球產業、娛樂產業。小組3-4人一組,根據教授所出的題目進行商業決策分析。這樣的作業設計優點在於,讓學生能夠活用上課所學,掌握這些工具的精髓。但因為作業十分著重在這些工具的 Coding 技巧,而上課所學卻遠遠不及於作業深度,導致於最後只能靠組內較有程式語言背景的學生完成大部分的作業。這種時候就取決於組員的能力以及負責任的態度。
從教授的課程設計以及同組同學的能力以及學習態度做總結,個人並沒有到非常推薦。但若是想要在短時間內快速認識三種軟體,而非期待能夠加深 Coding 的技巧,這堂課或許是很好的開始。
CRWR 200 Introduction to Creative Writing
最後一堂課是我之前從來沒有在台大上過的課程。總想著來到國外必須要精進一下自己的英文文字駕馭能力,看到之前學長姐的分享心得,了解到這堂課雖然作業不算輕,但整體而言評價還算不錯,就決定選修這門課程。
Creative Writing 以授課為主,教授在這個領域的經歷已逾十年(他的專業為漫畫創作,也有開設相關課程)但從課堂上依然可以感受到他對創作領域的熱忱。教授本人很幽默,也很友善包容,能夠理解不同學生的需求,給予學生最大程度的自由。舉例而言,他能同感學生在學期中的壓力以及學生可能因為天災(當時發生BC 省史上最嚴重的水災)而延後作業的截止日期等。
課程目標是希望能透過課程、客座講堂、課堂的練習以及作業,讓學生能探索不同形式以及類型的創意寫作。上完這堂課後能夠初步了解如寫作上的技巧,讓自己所說出的故事更為精彩。這堂課不僅適合喜歡透過創作抒發情緒、表達感受的人,說故事的技巧(Story-telling)是適合各行各業的。如何透過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吸引潛在客戶對於公司產品有興趣,進而去了解,最終促成交易,即是在商業領域的實體應用。
每堂課程幾乎都有 Participation Practice,讓學生能夠透過練習,了解不同的寫作技巧。例如:使用不同的角度來描寫同一則故事、揣摩不同人物的說話方式、背景以凸顯該人物主角的個性、如何快速地運用手邊的東西做一首詩等等。這些課程練習很大程度的幫助學生以輕鬆的方式學習,並且運用在作業上。課程的評分方式主要以個人作業為主佔據60%,學生必須要在所有的創意寫作類型中選至少兩項,其中一篇必須為1250個字的 Short Fiction 短篇小說,其餘不限(可以是 Non-Fiction、劇本、詩作、以及創作歌曲等)。
雖然使用非母語做創作的過程很痛苦(無法精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自由選字等)但是上完這堂課之後,從此之後閱讀書籍不再只注重劇情的推演,而是會去細細品味作者用什麼樣的寫作技巧來課畫筆下的人物,如何編排劇情以讓這些情節絲絲入扣、引人入勝之虞還能符合邏輯不至唐突,著實為不同的體驗!
2 留言
[…] 全部 亞洲 北美洲 大洋洲 歐洲 UBC 交換 […]
[…] 全部 亞洲 北美洲 大洋洲 歐洲 UBC 交換 […]
留言區已關閉